
欧盟本周表示,在反补贴调查后,将从下个月起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达 38% 的额外关税。
以下是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引起欧洲政策制定者不满的原因,以及北京方面可能会如何回应:
中国的电动汽车行业如何变得如此强大?
中国已率先实施了一项有针对性的产业战略,以促进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向国内企业以及研发投入大量国家资金。
中国政府表示,从 2014 年到 2022 年底,仅电动汽车购买补贴和税收减免就花费了超过 2000 亿元人民币(合 280 亿美元)。
这种方法使中国企业在提供更便宜、更高效的电动汽车的竞争中比美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获得了关键优势,而美国汽车制造商并不总是享受到如此大的政府慷慨。
它们还受到国内需求激增的推动:研究公司 Rystad Energy 的数据显示,去年 12 月全球销售的所有新电动汽车中,69% 来自中国。
出口猛增。据大西洋理事会称,2023 年中国电动汽车海外销量增长 70%,达到 341 亿美元。
其中近 40% 的出口销往欧盟,使其成为中国电动汽车的最大接收国。
谁是关键人物?
中国压倒性的市场领导者是比亚迪,该公司今年公布了创纪录的 2023 年利润,并表示其目标是跻身欧洲前五名汽车公司。
去年,它成为首家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累计产量突破500万辆大关的制造商,被誉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据官方媒体报道,向欧洲出口的其他中国顶级电动汽车制造商包括上汽集团、名爵汽车和沃尔沃及其中国母公司吉利旗下的 Polestar。
欧盟为何担忧?
出口激增使中国企业能够迅速增加其在欧盟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
总部位于美国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表示,欧盟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从 2020 年的约 57,000 辆猛增至 2023 年的约 437,000 辆。
这种快速增长令欧盟感到震惊,欧盟认为北京对该行业的“不公平补贴”“正在对欧盟电动汽车制造商造成经济损害的威胁”。
周三,欧盟提议对中国制造商临时提高关税:比亚迪提高17.4%,吉利提高20%,上汽提高38.1%。
但欧盟内部也存在异议——作为主要贸易伙伴且其汽车市场严重依赖中国的德国警告称,关税可能引发“贸易战”,并将损害德国企业的利益。
北京有何反应?
中国对关税予以强烈谴责,谴责欧盟的“保护主义”,并警告称这将损害欧洲的经济利益。
北京尚未宣布任何反制措施,但承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该公司周四表示,“保留就欧盟关税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的权利”。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北京可能瞄准欧盟出口,包括猪肉和乳制品。
© 2024 法新社